咨询电话
138-5363-1388联系人:范经理
手 机:13853631388
座 机:0536-6185882
Q Q:2791504040
网 址:www.huamucaoshengwukeji.com
地 址:山东省诸城市和平路8号
纱线捻度指纱条在退捻前规定长度内的捻回数,用以改变纱线结构从而提升强力、弹性等性能。其单位为特克斯制(10cm)、
测试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退捻加捻法,其中后者分A法、B法及三次退捻加捻法,适用于棉、毛、丝等不同纤维。测试仪器采用Y331LN型纱线捻度仪,遵循GB/T 2543.1、ISO 2061等标准。精纺毛纱预加张力由捻系数决定,合成纤维长丝则按线密度调整张力参数。
⑷.捻向定义:当纱条处于铅直位置时,组成纱条的单元绕纱条轴心旋转形成的
⑸. S企估捻定义: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部相一致.为右手方向或
捻度通常不是均匀地分配在整根纱上,作测试捻度时要离开一码取样,捻度测试仪有很多种,大致设计都相同,首先把纱线被
的指针为零度,将纱线夹在旋转夹上,样本纱线英寸,当旋转夹转动时,捻度被解开,当所有捻度消失时,旋转夹沿同一方向继续旋转直到捻度重新加入,指针向零标志。
。其中退捻加捻法又分为:退捻加捻A法、退捻加捻B法、三次退捻加捻法。直接计数法适用于短纤维单纱、有捻
2543.1、ISO 2061《纺织品纱线部分:直接计数法》、GB/T 2543.2、ISO/DIS 17202《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二部分:退捻加捻法》、GB/T 14345《合成纤维长丝捻度试验方法》。
D 1422、D 1423、AS 2001.1.2.14、BS 2085、
⒋1Y331LN型纱线直接计数法是指在规定的张力下,夹住一定长度试样的两端,旋转试样一端,退去试样的捻度,直至试样构成单元平行时测得捻回数的方法。退去的捻数即为该长度纱线试样的捻回数。
夹住已知长度被测试样纱线的两端,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,试样回复到起始长度所需捻回数的50%即为该长度下的纱线捻回数;退捻加捻B法是在第一个试样按A法测试的基础上,第二个试样按第一个试样测得的捻回数的1/4进行退捻,然后加捻至初始长度,以避免因
根据产品质量标准或协议的有关法律法规抽取样品,产品质量标准或协议中没有规定的按表27-1规定抽取。
的尾端或侧面取出试样。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不良纱段,舍弃卷装的始端和尾端各数米长。
⒏2如果从同一个卷装中取样超过1个试样,各试样之间则至少要有1m以上的间隔,如果从同一个卷装中取样超过2个试样,则应分组取样,每组不应超过5个试样,各组之间有数米间隔。
⒐1.2速度调整:在复位状态下,按“测速”键,电机带动右夹持器转动,显示器显示
,调整调速钮Ⅰ使之以(1000±200)r/min的速度旋转,按“复位”键返回复位状态。
当名义捻度≥1250捻/m时,隔距(250±0.5)mm;当名义捻度<1250捻/m时,隔距(500±0.5)mm。
⒐1.3.3根据测试要输入测试次数、线密度、试验方法(直接计数法:F0)。
⒐1.4.1按试验键进入测试,在仪器的张力机构上按(0.5±0.1)cN/tex添加张力砝码。
⒐1.4.2引纱操作:弃去试样始端纱线数米,在不使试样受到意外伸长和退捻的情况下,压启左夹持器上的钳口,将试样从左夹持器钳口穿过,引至右夹持器,夹紧左夹持器,按启右夹持器钳口,使纱线进入
亮起,然后锁紧右夹持器钳口,将纱线夹紧,最后将纱线引导至割纱刀,轻拉纱线切断多余纱线按下“启动”键,右夹持器旋转开始
,至预置捻数时自动停止,观察试样解捻情况,如未解完捻,再按“+”或“-”键(如速度过快可用调速旋钮Ⅱ调速)点动,或用手旋转右夹持器(把分析针插入左夹持器处的试样中,使针平移到右夹持器处)直至完全解捻。此时显示器显示的是捻回数,按“处理”键后,显示完成次数、捻度和捻系数,重复9.1.4.2~9.1.4.3操作进行下一次测试,直至结束,按打印键打印统计结果。
设置隔距长度(500±1)mm,按(0.5±0.1)cN/tex的要求调整预加张力砝码,张力作用在两端夹持器夹持的试样上,同时调节试样长度,使指针指示在零位。然后右夹持器以800r/min或更慢的速度转动开始退捻,直到纱线中的纤维产生明显滑移,这时读取在断裂瞬间的伸长值,如果纱线没有断裂,则应读取反向再加捻前的最大伸长值,结果精确到1mm。按上述方式来进行5次测试后,计算
的预加张力是由捻系数决定的(如表27-2);其它纱线)cN/tex,在特定的情况下,如果所测
⒐2.5.1设置隔距长度为(500±1)mm,并检查和实测长度是否相符。
⒐2.5.2根据测试要输入测试次数、线密度、测试方法(退捻加捻A法:F1;退捻加捻B法:F2)、捻向。
⒐2.5.3根据9.2.3确定伸长限位,根据9.2.4施加纱线开始测试
按“启动”键,右夹持器旋转开始解捻,解捻停止后再反向加捻,直到左夹持器指针返回零位,仪器自动停止,零位指示灯亮起,仪器显示完成次数、捻回数/m、捻回数/10cm、捻系数。重复以上操作,直至达到设置次数。按“打印”键,打印
捻度的1/4,或者用方法A测得捻回数的1/4为依据设置捻回数。执行完方法A的全部程序后不要把
。取第二个试样并按照上述要求将其固定在夹持器之间,按“启动”键,右夹持器旋转开始解捻,当退掉上述设置的捻回数时,电机反向加捻至零位指示灯亮,电机自动停止,并显示完成次数、捻回数/m、捻回数/10cm、捻系数。重复以上双试样操作,直至达到设置次数做完测试。按“打印”键,打印统计值。
参数设定及操作同方法A。(区别:设定方法F3,将一根纱线经过三次退捻加捻)。
11.2结果:平均捻度/m、平均捻系数/m、平均捻系数/cm、平均值以下平均捻度/m、平均值以下平均捻系数/m、平均值以下次数、均方差、
⒓1按以下描述确定试样捻向:先使纱线成悬垂状,然后确定悬垂部分纤维的倾斜方向,字母“S”
⒓3 捻系数可比较同一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,即捻系数相同而线密度不同的同品种纱线,具有相同的捻回角。有特数制捻系数、公制捻系数和英制捻系数三种。它们的计算式如下:
中记载并应用多年,其参数设定、试验步骤如上所述,允许伸长和预加张力等要素如表27—4所示:
强力与纱的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,随着捻度的增加,纱线强力继续增加,但到一定捻度之后,继续加捻度,强力反而下降,有利方面是捻度增加,纤维间
增加,使在断裂过程中强力的成分增加,不利方面是捻度增加,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倾角加大纤维强力在纱条轴向能承受的
角度增大,光向旁边侧面反射,光泽差、手感差,反之手感软,但捻度过小发生
,不同用途捻系数不同,捻向视成品及后加工的需要而定,为减少纱线机上翻改和操作的不便,一般皆为Z捻向。如
在一定拉伸负荷下,棉纱受到拉伸而伸长,其长度称为总伸长,当负荷去除后,被拉伸的棉纱很快回缩,而不能回复到原来长度这个可缩的长度,为弹性伸长,即弹性伸长与总伸长之
,纱的弹性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大,但到一定捻度后开始下降,一般都会采用捻度接近于弹性最大的捻度范围。
较高,而针织一般较低,约3.5-3.6。因纱线之用途各异,有不同之捻系数纱线产品,按日本纺织计算数据,分为:普通捻=4.0(捻系数),松捻=3.4(捻系数),特别松捻=1.32-2.8(捻系数),